产科住院孕妇医院内感染的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
发布日期:2021-11-19 11:59 浏览量:882
产科住院孕妇医院内感染的现状调查及防治对策
姚勤
(郑州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郑州 450000)
[摘 要] 目的:调查产科住院孕妇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医院产科住院的1582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均定期入院产检,统计其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其感染发生的具体部位,并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试验。同时,收集和分析所有孕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检查结果、住院情况、分娩方式、并发症等,分析影响孕妇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在15828例孕产妇中,171例(1.08%)发生医院内感染,其中82例(47.95%)于住院7~14 d内发生,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及手术切口为主,占全部感染的80.70%。所检标本中共分离出54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全部病原菌的83.33%;上呼吸道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泌尿生殖系统、消化系统、下呼吸道及皮肤黏膜组织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71例医院内感染孕产妇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47%,其中二联用药占44.44%,三联用药占14.04%,抗菌药物平均治疗时间(9.13±2.09) d;主要病原菌对亚胺培南、庆大霉素耐药率低,但是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单因素分析显示,贫血、产科住院时间≥7d、阴道检查≥3次、有妊娠并发症、平均探视人数≥7人/d、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剖宫产、发生子宫肌瘤及瘢痕子宫的孕产妇感染率明显较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住院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妊娠并发症、平均每日探视人数、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剖宫产及瘢痕子宫是产科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住院孕妇医院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等部位感染发生率高,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各部位感染优势菌有所不同。住院时间、阴道检查次数、妊娠并发症、平均每日探视人数、产程延长等均可增加感染风险,临床应制订针对性预防措施,并对感染者选取合理抗菌药物治疗。
[关键词]产科;住院;孕妇;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防治
作为临床上特殊的一类患者,产妇在妊娠、分娩与产褥期机体均发生了多种明显改变,免疫防御能力明显降低或减退,可能合并的妊娠期疾病及产后并发症种类特殊,且处于医院异常的环境,孕产妇易发生医院内感染。既往临床报道[1-3]一致认为孕产妇是临床产科住院感染的高危对象之一。孕产妇医院内感染不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医疗经济负担,而且严重影响母婴健康,增加身心痛苦,甚至危害生命[4]。因此,控制与预防医院产科住院孕产妇感染的发生尤为重要。为了解郑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孕产妇医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制订防治措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产科住院的15 82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调查医院内感染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以便加强该科室医院内感染管理和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收集2014 年1 月至2017 年12月期间医院产科住院的15828 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年龄≥ 19 岁;临床资料完善;单胎妊娠;均定期入院产检( 建卡建档),包括常规B超检查、胎盘位置、胎儿发育等各项检查资料齐全。排除标准:合并感染性疾病及自身相关免疫性疾病; 因胎膜早破等感染相关因素入院;入院前后有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孕妇年龄19~43(28.22±8.41)岁,包括初产妇 10921 例( 69.00% ) 、经产妇4907例(31.00%),孕次0~3(2.23±1.04),产次0~3(1.28±0.20)。
1.2诊断标准
以卫生部拟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5]中明确的感染要求为首要依据,根据住院孕产妇感染发生情况进行临床表现与体征、影像学及细菌学培养分析等。
1.3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6]中的实验要求完成菌株的培养、分离和鉴定步骤。送检标本为住院孕产妇尿液、痰液、阴道分泌物以及粪便等。鉴定和药敏试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VITEK-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完成,质控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8753、白色假丝酵母菌ATCC90028及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以上均由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供给。药敏试验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完成,取可疑菌落配制菌溶液(0.5麦氏单位),适度涂抹于血MH平板,并加入头孢唑林、头孢他啶、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磷霉素、头孢噻肟、庆大霉素等不同药敏纸片,培养箱孵育一定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药敏数据。
1.4调查方法
统计15828例孕产妇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及其感染发生的具体部位,医院内感染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同时收集和分析所有孕产妇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是否经产妇、探视情况、分娩方式、住院时间,尤其注重分娩方式、子宫肌瘤和/或瘢痕性子宫的发生情况、分娩前阴道检查及其他侵入操作次数等高危因素的分析。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例(%)表示,住院孕妇医院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行χ2检验,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孕产妇医院内感染情况
在15828例孕产妇中,共171例(1.08%)发生医院内感染,其中63例(36.84%)于住院7d内发生医院内感染,82例(47.95%)于住院7~14 d内发生医院内感染,余26例(15.20%)于住院14 d后发生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以上呼吸道、泌尿生殖系及手术切口为主,占全部感染的80.70%,而下呼吸道、 消化系统等部位感染较为少见(表1)。
表1 产科医院内感染部位构成比
感染部位 | 例数 | 构成比/% |
上呼吸道 | 52 | 30.41 |
泌尿生殖系 | 47 | 27.49 |
手术切口 | 39 | 22.81 |
消化系统 | 10 | 5.85 |
下呼吸道 | 9 | 5.26 |
皮肤黏膜组织 | 8 | 4.68 |
其他 | 6 | 3.51 |
合计 | 171 | 100 |
2.2孕产妇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
产科住院感染的孕产妇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54株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占全部病原菌的83.33%,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上呼吸道病原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泌尿生殖系、消化系统、下呼吸道及皮肤黏膜组织病原菌主要在于大肠埃希菌(表2~3)。
表2 产科医院内感染的病原菌构成比
病原菌 | 株数 | 构成比/% |
革兰阴性菌 | ||
大肠埃希菌 | 23 | 42.59 |
肺炎克雷伯菌 | 12 | 22.22 |
铜绿假单胞菌 | 10 | 18.52 |
革兰阳性菌 |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5 | 9.26 |
表皮葡萄球菌 | 2 | 3.7 |
其他 | 2 | 3.7 |
合计 | 54 | 100 |
表3 产科院内不同部位感染的病原菌分布
感染部位 | 分离病原菌株数 | 大肠埃希菌/株 | 肺炎克雷 | 铜绿假单 | 金黄色葡萄 | 表皮葡萄 | 其他/株 | |
上呼吸道 | 14 | 4 | 5 | 2 | 2 | 1 | 0 | |
泌尿生殖系 | 15 | 8 | 3 | 2 | 1 | 1 | 0 | |
手术切口 | 7 | 2 | 2 | 2 | 1 | 0 | 0 | |
消化系统 | 4 | 2 | 1 | 1 | 0 | 0 | 0 | |
下呼吸道 | 6 | 4 | 0 | 1 | 0 | 0 | 1 | |
皮肤黏膜组织 | 5 | 2 | 0 | 1 | 1 | 0 | 1 | |
其他 | 3 | 1 | 1 | 1 | 0 | 0 | 0 | |
合计 | 54 | 23 | 12 | 10 | 5 | 2 | 2 |
2.3感染孕产妇抗菌药物使用及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171例医院内感染孕产妇中153例使用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47%,其中二联用药76例(44.44%),三联用药24例(14.04%),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为3~21(9.13±2.09) d。排名前5位的抗菌药为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及头孢噻肟;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均为0),且对庆大霉素耐药率较低,但是对头孢唑林、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较高(均超过55%,表4)。
2.4孕产妇医院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贫血、产科住院时间≥7 d、阴道检查≥3次、有妊娠并发症、平均探视人数≥7人/d、产程延长、产后出血、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发生子宫肌瘤或瘢痕子宫的孕产妇感染率明显较高(P<0.05,表5)。
2.5孕产妇医院内感染的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住院时间(OR=14.46,95%CI:6.143~33.620)、阴道检查次数(OR=7.55,95%CI:3.026~17.654)、妊娠并发症(OR=4.54,95%CI:2.205~10.481)、平均每日探视人数(OR=4.76,95%CI:2.045~11.584)、产程延长(OR=4.18,95%CI:1.756~9.677)、产后出血(OR=6.20,95%CI:2.782~15.604)、贫血(OR=5.71,95%CI:2.664~14.280)、剖宫产(OR=4.35,95%CI:1.845~10.015)及瘢痕子宫(OR=3.35,95%CI:1.502~8.556)是产科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表4 主要病原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
抗菌药物 | 大肠埃希菌(n=23) | 肺炎克雷伯菌(n=12) | 铜绿假单胞菌(n=10) | |||
株数 | 耐药率/% | 株数 | 耐药率/% | 株数 | 耐药率/% | |
头孢唑林 | 16 | 69.56 | 7 | 58.33 | 6 | 60 |
头孢他啶 | 19 | 82.61 | 8 | 66.67 | 7 | 70 |
头孢吡肟 | 13 | 56.52 | 7 | 58.33 | 6 | 60 |
美罗培南 | 5 | 21.74 | 3 | 25 | 2 | 40 |
头孢噻肟 | 5 | 21.74 | 2 | 16.67 | 2 | 40 |
庆大霉素 | 4 | 17.39 | 2 | 16.67 | 1 | 10 |
亚胺培南 | 0 | 0 | 0 | 0 | 0 | 0 |
表5 孕产妇医院内感染的单因素分析
高危因素 | 调查例数 | 感染例数 | 感染率/% | χ2 | P |
年龄 | 0.14 | >0.05 | |||
<35岁 | 11553 | 127 | 1.1 | ||
≥35岁 | 4275 | 44 | 1.03 | ||